《天使歷險記》,帶你聰明地冒險
作者為傑森‧卡拉卡尼斯(Jason Calacanis)。
他是一位連續創業家,並非單純紙上談兵。他所創辦較著名的企業之一為Weblogs,後來以3,000萬美元賣給美國線上(AOL)。接著他加入創投公司 – 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擔任偵察員(scouts),幫助創投公司提高他們在早期市場的能見度。
為什麼我會翻開這本書?
在安迪‧貝托斯海姆(Andy Bechtolsheim)於1998年隨興地投資Google後,標誌著天使投資型態的出現。當時他給谷歌的資金,「沒有任何交換條件」⋯(即沒有指明多少股份、也沒訂定績效目標或任何監管)
★註: 貝托斯海姆於1982年創辦昇陽電腦,2004年再創辦Arista網路公司。
而天使投資人最早可追溯至蘋果電腦的誕生,當年曾為快捷半導體與英特爾的業務 – 麥可‧馬庫拉(Mike Markkula)拿出25萬美元換取蘋果約30%的股份。
在風險投資(或稱創投)圈子裡,打出全壘打還不夠看,他們要的是滿貫砲;那麼就來看看天使投資人如何在當今的世界裡擊中百倍或甚至千倍的回報⋯
本書的主旨
唯一的目的:教讀者如何在二十一世紀創造大量財富。
而且作者卡拉卡尼斯認為,以他的做法,在5至10年就達到此目標,是挺合理的時間。
如何聰明地冒險?(資金管理)
作者卡拉卡尼斯認為將資金配置在債券、現金、股票以及不動產,那些錢其實都是「死錢」。既不冒險,更無法改變世界。
然而這並不代表我們應該不顧一切冒進,他反覆地研究其他人天使投資人如何累積財富,重點放在超越他們這類人所具備的「不公平優勢」。而這兒所謂的不公平優勢正是 – 聰明地分配資金,又或者剛好你就是比任何其他人更加聰明。
他指出當一個人的身家來到500萬美元,可以將10~20%投入天使投資。其中前十筆投資是1,000美元,透過天使聯合團(angel syndicate)來揮棒打擊。之後,做二十筆2.5萬美元的下注,並對優勝者四倍加碼,追加10萬美元的投資。依照此模式,沒有一檔投資在此天使投資組合中比重超過12.5%,而此類型投資組合又僅是身家的10~20%,意味著沒有一檔投資會超過此人淨資產的1.25~2.5%。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注重風險控管的下注模式,透過資金的管理來鎖住下檔的風險。
卡拉卡尼斯說因為我們的思想貧瘠,所以我們依然貧窮。多數人被社會、父母以及身邊的朋友塑造得沒有主見。
你被哄騙。被欺瞞。被愚弄。被下了迷藥。
卻信以為真。
他是一位連續創業家,並非單純紙上談兵。他所創辦較著名的企業之一為Weblogs,後來以3,000萬美元賣給美國線上(AOL)。接著他加入創投公司 – 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擔任偵察員(scouts),幫助創投公司提高他們在早期市場的能見度。
[更新: 卡拉卡尼斯與大衛‧薩克斯(David O. Sacks)都是馬斯克的好朋友以及智囊團;而薩克斯為PayPal黑手黨成員,並曾擔任PayPal營運長,後創辦Yammer。]
為什麼我會翻開這本書?
在安迪‧貝托斯海姆(Andy Bechtolsheim)於1998年隨興地投資Google後,標誌著天使投資型態的出現。當時他給谷歌的資金,「沒有任何交換條件」⋯(即沒有指明多少股份、也沒訂定績效目標或任何監管)
★註: 貝托斯海姆於1982年創辦昇陽電腦,2004年再創辦Arista網路公司。
而天使投資人最早可追溯至蘋果電腦的誕生,當年曾為快捷半導體與英特爾的業務 – 麥可‧馬庫拉(Mike Markkula)拿出25萬美元換取蘋果約30%的股份。
在風險投資(或稱創投)圈子裡,打出全壘打還不夠看,他們要的是滿貫砲;那麼就來看看天使投資人如何在當今的世界裡擊中百倍或甚至千倍的回報⋯
本書的主旨
唯一的目的:教讀者如何在二十一世紀創造大量財富。
而且作者卡拉卡尼斯認為,以他的做法,在5至10年就達到此目標,是挺合理的時間。
如何聰明地冒險?(資金管理)
作者卡拉卡尼斯認為將資金配置在債券、現金、股票以及不動產,那些錢其實都是「死錢」。既不冒險,更無法改變世界。
然而這並不代表我們應該不顧一切冒進,他反覆地研究其他人天使投資人如何累積財富,重點放在超越他們這類人所具備的「不公平優勢」。而這兒所謂的不公平優勢正是 – 聰明地分配資金,又或者剛好你就是比任何其他人更加聰明。
他指出當一個人的身家來到500萬美元,可以將10~20%投入天使投資。其中前十筆投資是1,000美元,透過天使聯合團(angel syndicate)來揮棒打擊。之後,做二十筆2.5萬美元的下注,並對優勝者四倍加碼,追加10萬美元的投資。依照此模式,沒有一檔投資在此天使投資組合中比重超過12.5%,而此類型投資組合又僅是身家的10~20%,意味著沒有一檔投資會超過此人淨資產的1.25~2.5%。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注重風險控管的下注模式,透過資金的管理來鎖住下檔的風險。
卡拉卡尼斯說因為我們的思想貧瘠,所以我們依然貧窮。多數人被社會、父母以及身邊的朋友塑造得沒有主見。
你被哄騙。被欺瞞。被愚弄。被下了迷藥。
卻信以為真。
他說你該從虛幻母體抽身,靠著聰明地冒險而真正致富。
創辦人的原力 – 側重在創辦人身上,而非構想或市場
在錯過Twitter沒有投資後,作者卡拉卡尼斯學到的最大教訓是,他不再企圖了解哪些行得通、哪些行不通,而是用他的絕地力量去了解「創辦人的原力」到底有多強。
由於卡拉卡尼斯當年曾貴為幾家公司的創辦人,尤其他還是Weblogs的創辦人,因此在評估Twitter這個構想是否成功時,顯然在他心中存有很大的盲點。他的自尊以及他自認必定正確且無所不知的心理(這裡或許我可以把它解讀為「傲慢」),最終妨礙他擊出一記滿貫全壘打,這個代價是5,000萬美元⋯⋯
當卡拉卡尼斯被問及挑選億萬公司來投資的方法是?
他解釋,正因為沒有人可以預見未來,所以他盡可能依據經營者來選擇公司,而非依據其構想或市場。在他的部落格上,反覆出現的是這句話:「我不需要知道你的構想是否會成功,我只需要知道你會不會成功。」
臉書就是祖克柏,祖克柏就是臉書;而人並非全部,卻是唯一。
祖克柏不是最有創意的創辦人,但肯定是最穩定且最可怕的一個。人人都知道祖克柏不會停止。
最後,作者卡拉卡尼斯提醒後進的天使們,面對創辦人,避開那說謊者,擁抱那異想天開者。馬斯克異想天開地想到,用電氣化顛覆汽車產業;崔維斯‧卡拉尼克(Travis Kalanick)異想天開地想到,藉由創造隨叫隨有的駕駛網路顛覆交通運輸;佩吉(Larry Page)與布林(Sergey Brin)異想天開地想到,他們可以建立一個搜尋引擎,將全世界的資訊加以編纂索引。
結語
雖說本書是談作者他身為一位天使投資人的親身經歷,包含天使聯合團及一些風險投資產業的實務經驗,但作者許多獨道的見解與看法,對於美股投資人絕對有很實際的幫助,例如:如何找出未來的高價值企業?創辦人對企業的重要性、如何聰明地冒險?(即如何明智地分配資金)等。
作者卡拉卡尼斯建議專注在勝出者、大市場以及清楚的構想,也就是找出可擴張規模的事業,如此一來或許能成功一半。他認為像是獨立電影、餐廳、酒吧、民宿、諮詢顧問公司、服飾或者精釀啤酒等事業,基本上很難擴張規模,你該選擇創造位元的產業(即軟體),此一觀點與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的「高價值企業勝出的商業模式」完全一致(請參見《閃電擴張》,企業如何從1到10億執行規模化?);但關於成功的另一大半,創辦人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如果你不會買這個創辦人的股票,那你就不應該買他們公司的股票,因為,創辦人和他們的公司並無區別。記住,臉書就是祖克柏,祖克柏就是臉書。
就創辦人的原力來說,我聯想到目前美股八大科技股當中,仍在線上的創辦人有:特斯拉的馬斯克、輝達的黃仁勳以及一再被提及的祖克柏;另外,博通(Broadcom)的總裁兼執行長陳福陽(Hock Tan),雖然不是創辦人,但2005年KKR資本讓他從安華高(Avago)起步,2015年以小吃大收購老博通,2022年再併購雲端運算與硬體虛擬化公司威睿(VMware)。至此,博通已被打造為一家基礎架構軟硬體整合控股公司。而操盤領導的當然就是陳福陽。
我認為陳福陽的貢獻絕不輸給上述創辦人,他堪稱是博通股價長期表現優異的最大功臣。
最後,我會推薦這本書給誰?
這是一本關於風險投資(或稱創投)的入門書,你不需要有財金方面的背景或知識,只要你對風險投資、獨角獸以及天使投資人有興趣,絕對可以看得懂。
[後記]
矽谷建造過的最大產品就是矽谷。
矽谷也是風險投資的代名詞。矽谷的網絡人脈不斷再投資,始於1950年代末蕭克利半導體實驗室出走的八叛徒,衍生出快捷、國家半導體以及英特爾與超微等公司,尚有紅杉資本與凱鵬華盈(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等創投業者,全部都是創投人的連結。
關於矽谷的科技業與創投的緊密連結與發展故事,可以參考《矽谷創投啟示錄》(The Power Law: Venture Capital and the Making of the New Future)。那本書解釋了創投的心態、哲學與進步理論,以及為什麼創新的中心位於矽谷。
創辦人的原力 – 側重在創辦人身上,而非構想或市場
在錯過Twitter沒有投資後,作者卡拉卡尼斯學到的最大教訓是,他不再企圖了解哪些行得通、哪些行不通,而是用他的絕地力量去了解「創辦人的原力」到底有多強。
由於卡拉卡尼斯當年曾貴為幾家公司的創辦人,尤其他還是Weblogs的創辦人,因此在評估Twitter這個構想是否成功時,顯然在他心中存有很大的盲點。他的自尊以及他自認必定正確且無所不知的心理(這裡或許我可以把它解讀為「傲慢」),最終妨礙他擊出一記滿貫全壘打,這個代價是5,000萬美元⋯⋯
當卡拉卡尼斯被問及挑選億萬公司來投資的方法是?
『你挑選的不是億萬公司。你挑選的是億萬創辦人。』
他解釋,正因為沒有人可以預見未來,所以他盡可能依據經營者來選擇公司,而非依據其構想或市場。在他的部落格上,反覆出現的是這句話:「我不需要知道你的構想是否會成功,我只需要知道你會不會成功。」
臉書就是祖克柏,祖克柏就是臉書;而人並非全部,卻是唯一。
祖克柏不是最有創意的創辦人,但肯定是最穩定且最可怕的一個。人人都知道祖克柏不會停止。
最後,作者卡拉卡尼斯提醒後進的天使們,面對創辦人,避開那說謊者,擁抱那異想天開者。馬斯克異想天開地想到,用電氣化顛覆汽車產業;崔維斯‧卡拉尼克(Travis Kalanick)異想天開地想到,藉由創造隨叫隨有的駕駛網路顛覆交通運輸;佩吉(Larry Page)與布林(Sergey Brin)異想天開地想到,他們可以建立一個搜尋引擎,將全世界的資訊加以編纂索引。
結語
雖說本書是談作者他身為一位天使投資人的親身經歷,包含天使聯合團及一些風險投資產業的實務經驗,但作者許多獨道的見解與看法,對於美股投資人絕對有很實際的幫助,例如:如何找出未來的高價值企業?創辦人對企業的重要性、如何聰明地冒險?(即如何明智地分配資金)等。
作者卡拉卡尼斯建議專注在勝出者、大市場以及清楚的構想,也就是找出可擴張規模的事業,如此一來或許能成功一半。他認為像是獨立電影、餐廳、酒吧、民宿、諮詢顧問公司、服飾或者精釀啤酒等事業,基本上很難擴張規模,你該選擇創造位元的產業(即軟體),此一觀點與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的「高價值企業勝出的商業模式」完全一致(請參見《閃電擴張》,企業如何從1到10億執行規模化?);但關於成功的另一大半,創辦人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如果你不會買這個創辦人的股票,那你就不應該買他們公司的股票,因為,創辦人和他們的公司並無區別。記住,臉書就是祖克柏,祖克柏就是臉書。
就創辦人的原力來說,我聯想到目前美股八大科技股當中,仍在線上的創辦人有:特斯拉的馬斯克、輝達的黃仁勳以及一再被提及的祖克柏;另外,博通(Broadcom)的總裁兼執行長陳福陽(Hock Tan),雖然不是創辦人,但2005年KKR資本讓他從安華高(Avago)起步,2015年以小吃大收購老博通,2022年再併購雲端運算與硬體虛擬化公司威睿(VMware)。至此,博通已被打造為一家基礎架構軟硬體整合控股公司。而操盤領導的當然就是陳福陽。
我認為陳福陽的貢獻絕不輸給上述創辦人,他堪稱是博通股價長期表現優異的最大功臣。
最後,我會推薦這本書給誰?
這是一本關於風險投資(或稱創投)的入門書,你不需要有財金方面的背景或知識,只要你對風險投資、獨角獸以及天使投資人有興趣,絕對可以看得懂。
[後記]
矽谷建造過的最大產品就是矽谷。
矽谷也是風險投資的代名詞。矽谷的網絡人脈不斷再投資,始於1950年代末蕭克利半導體實驗室出走的八叛徒,衍生出快捷、國家半導體以及英特爾與超微等公司,尚有紅杉資本與凱鵬華盈(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等創投業者,全部都是創投人的連結。
關於矽谷的科技業與創投的緊密連結與發展故事,可以參考《矽谷創投啟示錄》(The Power Law: Venture Capital and the Making of the New Future)。那本書解釋了創投的心態、哲學與進步理論,以及為什麼創新的中心位於矽谷。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