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終結阿茲海默症》,逆轉認知退化(ReCODE)

這份摘要與心得,獻給那些帶有 ApoE ε4 基因,或早衰基因(presenilin 1or2, PS1或PS2)的親友們。 願這場疾病能在我們這一代畫下句點 —   讓被此疾病詛咒的祖先們得以安息,   讓後代子孫不再承受記憶崩塌的苦難。 本書作者戴爾‧布萊迪森醫生(Dale E. Bredesen, MD),畢業於加州理工學院與杜克大學醫學中心,並曾於加州大學舊金山醫院擔任神經科住院醫師及總醫師。他曾在諾貝爾生醫獎得主史丹利‧布魯希納(Stanley Prusiner)的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專注於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機制研究。 ★註: 布魯希納於1997年因發現「狂牛症的普利昂蛋白(prion)」而獲得諾貝爾生醫獎。 為什麼我會翻開這本書? 這是我第二次閱讀《終結阿茲海默症:第一個實證可預防、逆轉認知退化的療程》。 初次接觸這本書,是在我探索功能醫學的早期階段,從Coach Denys的部落格得知它的存在。當時令我震撼的是,布萊迪森醫生將「 改變生活方式 」作為治療的核心,主張透過飲食、營養素補充、荷爾蒙平衡、運動、睡眠與壓力管理等多重干預,能夠翻轉慢性疾病的根源,讓身體回復到最佳的運作狀態。 本書的主旨 阿茲海默症並非無法避免的命運 – 它是 可以預防 ,甚至 可以逆轉的 。 作者自2014年發表ReCODE療程(意指Reversal of Cognitive Decline,即「 逆轉認知退化 」)以來,便持續推廣此一觀點。 治療絕不是靠單一藥物 布萊迪森醫生指出,大腦退化並不是由「單一毒素或基因突變」所造成,而是多重生理失衡的結果,主要來自以下五個方面:   1.胰島素阻抗   2.慢性發炎與感染   3.營養與荷爾蒙不足   4.暴露於各類毒素下   5.突觸的消失或功能失調(即神經連結的退化)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意味著 – 沒有任何單一藥物 能讓大腦恢復健康,更不可能單靠一種藥物去逆轉已發展為阿茲海默症的大腦。布萊迪森醫生透過多年的科學研究,於本書揭示多達36項可能影響阿茲海默症形成的關鍵因子,這些因素會進一步決定「 類澱粉蛋白前驅蛋白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APP )」是走向保護神經元的路,還是導向阿茲海默症的發病機制。 阿茲海默症的真相 為何被稱為「第三型糖尿病」? 我最初是在《超級大腦飲食計劃》中看到「第三型...

《彼得‧提爾》,一位逆向賭注者

本書揭露了矽谷創投天王 – 彼得‧提爾(Peter Thiel) – 的真實樣貌。 他是Confinity(PayPal前身)的創辦人、Palantir的共同創辦人、Facebook的首位外部投資者、也曾注資過馬斯克(Elon Musk)的SpaceX。他也是祖克柏尊敬卻也警剔的導師。可能也是矽谷中最難以歸類的一號人物。 作者 馬克斯‧查夫金(Max Chafkin),現任《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的專題編輯與首席科技產業記者。本書結合他長期的採訪、敏銳又冷靜的筆觸,揭示提爾如何從創業家演變成權力掮客的過程。 為什麼我會翻開這本書? 當年,PayPal是由X.con與Confinity兩派人馬合併而成。2002年該公司上市不久,即被eBay以15億美元收購;若想瞭解代表X.con陣營的馬斯克,可以參見 《馬斯克傳》,就交給瘋狂的人來改變世界 。 ★註: 如今的PayPal (代碼: PYPL US)是在2015年自eBay再度分拆上市,目前市值約600億美元。 而今天,則讓我們把鏡頭轉向代表Confinity的一位共同創辦人 – 彼得‧提爾。他如何從矽谷崛起,將權力觸角一路延伸到白宮?又為何會成為川普陣營的支持者以及最具影響力的科技支持者之一。 本書的主旨 主旨在於揭示彼得‧提爾這位「逆向者」如何以反主流的思維與策略,在矽谷的資本與權力遊戲中開闢出獨特的路徑。無論在個性或職涯選擇上,提爾總是與趨勢對作,正如書名所示 – The Contrarian : Peter Thiel and Silicon Valley’s Pursuit of Power。 模仿創投家,投資那些極客(Geek) 1990年代初期,馬克‧安德里森(Marc Andreessen)創建了早期網頁瀏覽器 – 馬賽克(Mosaic),隨後成立網景(Netscape),並在1995年成功上市。安德里森的淨資產瞬間飆升至5,800萬美元,年僅24歲便登上《時代》雜誌封面。 然而,相較這位年輕的技術人才,真正發家致富的是幕後的投資人。網景聯合創辦人 吉姆‧克拉克(Jim Clark) ,靠這筆科技投資海撈6億美元 – 足足是安德里森的10倍。正是他提供安德里森這筆創業資金。這就是創投模式。有關矽谷或風險投資,不妨參閱 《天使歷險記》,帶你聰明地冒險 。 彼得‧提...

《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帶你『慢慢致富』

作者林子揚。 現為美股專職投資人,曾任職於微軟、埃森哲(Accenture)、惠普、英特爾等科技公司。本身是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 為什麼我會翻開這本書? 這已是我第二次閱讀《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 回想當年準備踏入美國股票市場之際,偶然間讀到林子揚的部落格。他對市場的洞察力、邏輯嚴謹的分析、投資原則與心法,以及持續穩定的文章產出,都讓我深感佩服。於是直接透過他撰寫的書籍開始,試圖理解這位成功的投資人背後的思考框架與投資哲學。 本書的主旨 如何透過美國股市來 『慢慢致富』 。 本書著重在探討成長股的競爭優勢、 企業估值 ,以及為何要 長期投 資、為何要集中投資等議題。 如何篩選具競爭優勢的企業 篩選成長股的第一步,是確認這家企業是否具備持久的競爭優勢。林子揚建議投資人可依序檢視三項條件: 企業是否具備可辨識的競爭優勢; 獲利能力是否具 可持續性 (能長期維持); 企業是否具成長潛力。 關於成長,可進一步思考以下問題:該產業的潛在市場有多大?公司能取得多大市占?未來仍有成長空間嗎?它是否具備壟斷式的平台特性?該公司十年後是否仍能屹立不搖? 書中舉例說明,像微軟與蘋果便是典型具備長期競爭優勢的企業。常見的競爭優勢態樣包括: 壟斷或寡占型:Intel;Visa、Mastercard; 無形資產(專利與智慧財產權):高通、迪士尼; 網路效應:臉書、微信; 規模優勢:亞馬遜、Google、阿里巴巴; 成本優勢:好市多; 效率優勢:Square、波克夏、亞馬遜; 品牌優勢:例如蘋果。 值得注意的是,優秀的企業往往同時具備多項優勢。然而,真正決定企業價值的關鍵在於這些優勢能否持久。唯有能長期維持競爭力並持續創造現金流的企業,才能讓投資人透過「長期持有」享受時間帶來的複利成果。 瞄準科技產業,尤其軟體業 在林子揚的投資歷程中,他回顧後發現,真正為他帶來長期可觀報酬的,幾乎都集中在科技相關領域 – 包括 半導體、科技諮詢顧問、軟體、電商、支付、金融科技 等產業。為什麼會是這些呢?因為這類企業正是驅動人類生活進步和經濟成長的根本動力,是這時代的領頭先鋒。 這與菲爾普斯(Thomas W. Phelps)的建議不謀而合 – 去投資那些持續開發新方法、新材料與新產品公司。這類企業能改善生活品質、解決實質問題,讓人們把事情做得更好、更快,而且也更省錢;不妨參見 《尋找百倍股》,投資是一門減法的...

《超越生死:李連杰尋找李連杰》

作者李連杰。他在1982年主演首部電影《少林寺》一舉成名,1998年皈依藏傳佛教,2023年六十歲時,思考二十五年來佛法修持的心路,追尋超越生死的自在境界,而出版本書。 為什麼我會翻開這本書? 去年在超市結帳時,我偶然拿起法鼓山的一本智慧叢書小冊本,從那一刻開始,我對佛學以及禪宗產生了初步的好奇與探索。 甚至讓我不禁思考: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會選擇修習佛法?他們是在尋找生命的意義?還是每個人的生命中都得承受一定的苦難,而渴望解脫?這回就來拜讀李連杰與佛法結緣的二十五年回憶錄 – 《超越生死:李連杰尋找李連杰》。 本書的主旨 旨在引導讀者明白世事的 相對 與 究竟 ,從而學會 接受無常 ,讓思惟更加廣闊,使心境益發自在。 「心」與「心性」 李連杰在學佛多年後,才真正體會到:要將「心」與「心性」區分清楚,這是佛學中極具啟發性的關鍵。 ■「心」:屬二元相對概念,也是造作的。它是我們用來去感知、判斷、分別這個世界的主體。 ■「心性」:則是超越概念的,是無造作的,是不生不滅的。它是一種純然的本性,也就是所謂的「覺知」。 佛法所說的「放下」,其實就是放下那個不停造作、執著的「心」;而佛法所談的「當下」,指的正是回到心的本性 –「心性」,亦即純粹的覺知。 當釐清「心」與「心性」後,修行的進境就完全不同。無論是在禪修、打坐,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能隨時體驗「放下心」,並安住於「心性」當中。 房子裡住著一隻瘋猴子 作者引用了一則藏傳佛教的比喻:我們的身體就像一棟房子,五官 – 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 – 就像此房子的門窗。 而這棟房子裡,住著一隻瘋猴子 – 牠就是我們的「心」。 牠精力旺盛、坐不住,總是東奔西竄,不斷想從不同的門窗出入,一刻不得閒。時而慫恿你胡亂吃東西、時而讓你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或滑手機。 然而,在這隻瘋猴子背後,其實還存在著一個清明寧靜的主人 – 心性,也就是前文談的「覺知」。當覺知被喚醒時,瘋猴子就會安分一些。 禪修的訓練,正是透過平靜與專注的力量,慢慢收斂感官的紛亂,讓瘋猴子逐漸安定,並讓覺知重新掌握主導權。 當我用心理學或腦科學的角度來看,瘋猴子像是我們的「原始腦」,它衝動、靠本能反應;而心性或覺知則比較像是「新皮質腦」,它具高階認知功能、自我覺察。 無常 2004年,李連杰在馬爾地夫親身經歷南亞大海嘯,深刻體會到:無常說到就到,人的生死如此脆弱,往往就在呼吸...

《輝達之道》,就是黃仁勳的寫照

作者是金泰(Tae Kim),為《巴倫週刊》資深撰稿人,也曾任Bloomberg科技專欄作家,專注於科技和金融市場領域。職涯初期也曾當過股票分析師。 本書的主旨     『 從自己所犯的錯誤中學習。 』 黃仁勳正是以貫徹「絕不重蹈覆轍」的規矩著稱。 他曾說:「我們戰勝自己,活了下來。我們是自己最大的敵人。」 為何輝達的產品總能迅速迭代? 1990年代,圖型晶片市場業者曾高達70家,為求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輝達的三位創辦人決心 瞄準速度 。高速運作、近乎光速般地研發節奏,讓輝達能搶先進入市場,1997年的RIVA 128晶片就是此文化的代表作,在公司資金只夠撐9個月的壓力下,完成這款晶片從概念設計一路推向量產上市。 三團隊,兩季節 – 重新定義晶片研發流程   傳統晶片設計動輒耗時18個月,黃仁勳在1999年推動「三團隊,兩季節」的策略,徹底打破業界的設計與生產模式。第一組團隊負責全新的晶片架構設計,另外二組與第一組平行,負責以現有架構來快速迭代新晶片,如此輝達能每6個月發表一款新產品,與PC製造商的採購週期精準契合,奪得市場先機。 虛擬化物件與後向相容性   共同創辦人克蒂斯‧普里姆(Curtis Priem)發明的「虛擬化物件」(virtualized objects)架構,讓工程師能用軟體來模擬尚未問世的晶片功能。此架構讓輝達可以加速創新,大幅縮短開發與驗證的週期。   輝達更進一步強化軟體驅動程式的後向相容性,也就是統一驅動程式。此舉不僅解決了銷售人員的痛點,更解決了顧客的使用體驗。黃仁勳認為,虛擬化物件與後向相容性,不僅是良好的技術原則,更是輝達的競爭優勢。 如此一來就算競爭者提供的晶片略勝一籌,PC製造商也沒有捨棄輝達的誘因,因為6個月後輝達就有更快的晶片問世,重點是不必費心更換驅動程式。 是的,如今的輝達依舊能火速將關鍵的產品推向市場,秉持的就是當年所建立的公司文化 – 瞄準速度。而產品的迅速迭代意味著競爭者應接不暇,只能左支右絀。「不管哪一種產品, 最重要的特徵就是時程。 」黃仁勳說。 GPU的崛起 圖形處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GPU)當年為輝達行銷團隊發想出來的新名稱,雖然產品功能尚未成熟,但黃仁勳依然於1998年8月對外誇大其辭:「我們正推出世界第一個GPU。」雖說如此,GPU最終還是成了產業標準。 而真正的...

《AI啟蒙時代》,與AI共舞,才能放大人性價值

本書由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與GPT-4共同撰寫。形式是一場 人機對話 。 霍夫曼身為OpenAI的初始創辦人,他站在AI技術的最前線,決定與GPT-4共同寫書,探討AI將如何改變與形塑我們人類的未來,包括知識學習、藝術創作、職涯與工作轉型等重大領域。他自承本書是一次非正式的探索與發現之旅,而且時效性恐怕會很短。 關於霍夫曼是誰?詳見 《閃電擴張》,企業如何從1到10億執行規模化? 本書的主旨 霍夫曼提醒我們:AI應被視為強大的工具,而非真相或智慧的最終來源。 它固然能處理繁瑣任務、蒐集資訊並激發靈感,但同時也容易出錯,因此人類必須保持警惕,用批判與判斷力來駕馭它。 ★註: 目前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泛指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 LLM);而將知識、意識或理解與「LLM」畫上等號並非完全準確,霍夫曼提醒我們僅只是將GPT稍微擬人化罷了。 教育改革 人們出於恐懼或擔憂的心理,認為AI的出現會成為學生們作弊的手段。但其實我們應該向學生們展示如何利用新科技,讓教學方法轉而強調主動與體驗式學習。 霍夫曼也認同湯瑪斯‧查莫洛-普雷謬齊克(Tomas Chamorro-Premuzic)的觀點,認為人類可透過以下方式 與AI共同成長 :   1.專注於提出最好的問題 (此需要好奇心、創造力與批判性思考)   2.學習那些無法從深度學習網絡的訓練資料庫中獲得的見解與技能 (這必須持續探索、嘗試與發掘)   3.將見解轉化成具體行動 (則需要運用判斷力、溝通力與領導力) 最後作者請GPT-4總結:「我不能取代教育的 人性 元素,例如:同理心、動機、社會化。」因此教師們應把AI當成補充教材,而不是替代品,且教師的角色將轉向引導或啟發學生。 從智人到技人 霍夫曼自稱是一位「科技人文主義者」。他認為「 技術創新 」始終是人類最核心的特質。 他將時間軸拉回至320萬年前的露西(實際上屬阿法南方古猿),探討早期工具使用與人類演化的關係。若我們將露西視為人類的一支,等於是重新改寫人類這個物種的定義 – 即我們更看重是否 能夠善用工具 ,而非大腦容量。 霍夫曼認為,真正有趣之處並非工具日益精密,而是「使用工具」這個行為本身,能夠持續刺激並提升我們的認知能力,進而增強思考與運算的深度。我認為這呼應了人類獨...

《尋找百倍股》,投資是一門減法的藝術

本書乃致敬1972年出版的《百倍獲利》( 100 to 1 in the Stock Market ),該書由托馬斯‧菲爾普斯(Thomas W. Phelps)所著。 本書作者則是克里斯多福‧邁爾(Christopher Mayer)。他更新1962年至2014年的百倍股名單,並歸納出這些企業的共同特徵。 為什麼我會翻開這本書? 一位相當成功的美股前輩推薦三本有關成長股的書籍: (1)菲利普‧費雪(Philip A. Fisher) –《非常潛力股》( 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 and Other Writings ) (2)康那勒斯‧龐德(Corelius C. Bond) –《成長股投資之父普萊斯:美國普信集團創辦人的傳奇人生與投資智慧》( T. Rowe Price: The Man, The Company, and The Investment Philosophy ) 此二本我已於2024上半年閱讀過,獲益匪淺。 (3)本書的大陸版本 – 《如何找到100倍回報的股票》 ( 100 Baggers ) 最近發現這本竟然有出繁體中譯本,那麼趕緊來看要如何敲出百壘安打! 本書的主旨 本書尋找的是 洞見與智慧 。 作者邁爾指出,追求百倍股實際上與證券分析或財報分析無關。       『 觀念的力量更重要。 』 挑選百倍股需要遠見與 想像力 ,以及對企業的可實現目標暨潛在市場規模 有自己的想法 。 投資是一門減法的藝術,能夠看穿事物本質的人才會是最終贏家。 最重要的關鍵是「成長」 作者邁爾提到在研究百倍股時,會發現我們真正在研究的,其實正是成長,以及成長如何發生,最終如何至百倍之巔。這裡談的成長涵蓋各層面不同定義的成長,包括企業銷售、利潤與估值。 而《彼得林區:選股戰略》一書中在挑選贏家的篇章中,特別闢了一個章節「盈餘、盈餘、盈餘!」,指出成長股最重要的乃是「 盈餘的成長 」。 如果還是很抽像,不妨參考菲爾普斯的建議,去尋找新方法、新材料和新產品,這些東西能改善生活、解決問題,讓我們把事情做得更好、更快,而且也更省錢。我認同這就是成長。 第二個關鍵是「估值合理」 當你買進的股票為低估值,也就是說本益比仍算合理或偏低的。那麼當盈餘在成長時,本益比倍數可是會持續地擴大,百倍股的秘方就在於此:獲利高速成長的同時, 本益比持...

《馬斯克傳》,就交給瘋狂的人來改變世界

作者是華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 關於作者簡介,詳見 《破解基因碼的人》,刻劃CRISPR-Cas9基因編輯 。 為什麼我會翻開這本書? 前陣子發現PayPal黑手黨(PayPal Mafia)後,就對於他們的核心成員感到非常好奇,當年這一支團隊是如何創建PayPal及其前身 – X.con與Confinity,最終又怎麼各自展翅紛飛連續創業的呢? 今天就來認識代表X.con的馬斯克,如今他已成為全球首富;另一邊代表Confinity的則是彼得‧提爾(Peter Thiel)。 本書的主旨 作者艾薩克森想探究到底是什麼能驅使一個人 富有創意、敢於創新 。 由他執筆的傳記描述的都是各時代的創新者,且實質上真正改變我們生活的人;他希望讀者能透過他的作品而更瞭解創造力,甚至因此 被啟發、被激勵 ,無畏地去追逐夢想,創造屬於自己的未來。 馬斯克所創立的企業都有 遠大的願景 (1)1999年創立X.com (後來與Confinity合併為PayPal) 願景:能滿足所有金融需求的網路金融機構。 (2)2002年創立SpaceX 願景:帶領全人類殖民火星。(注意,不單只是他個人) 讓人類能成為多星球物種,提高人類意識的生存機率。 (3)2004年入主Tesla 願景:引領全球建立永續能源的未來。(意即促進人類從開採與燃燒碳氫化合物的經濟模式,轉型為太陽能發電經濟) 而到2016年,馬斯克相信,他的願景(轉向開發全自動駕駛FSD)將會顛覆人類的日常生活,讓Tesla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企業;再到2022年夏季,馬斯克無視旗下工程師們偏好打安全牌,他決定全力開發沒有方向盤及煞車踏板的 Robotaxi ,他說:「這個產品將會 讓Tesla的市值衝上10兆美元 。」 (4)2016年底創立Neuralink 願景:最終極的人機介面。 即在大腦內植入晶片,毋須靠輸出入來傳遞資訊與想法;而馬斯克也擬定更務實的商業應用,來支應這家公司的終極目標,包含讓眼盲者恢復視力、幫助漸凍人症(ALS)患者。 (5)2022年收購Twitter (後改名為X,於2025年3月併入xAI) 願景:未來將轉型為支付平台。(如同當年X.com與PayPal的願景) (6)2023年創立xAI 願景:開發全面性的通用人工智慧(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天使歷險記》,帶你聰明地冒險

作者為傑森‧卡拉卡尼斯(Jason Calacanis)。 他是一位連續創業家,並非單純紙上談兵。他所創辦較著名的企業之一為Weblogs,後來以3,000萬美元賣給美國線上(AOL)。接著他加入創投公司 – 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擔任偵察員(scouts),幫助創投公司提高他們在早期市場的能見度。 [更新: 卡拉卡尼斯與大衛‧薩克斯(David O. Sacks)都是馬斯克的好朋友以及智囊團;而薩克斯為PayPal黑手黨成員,並曾擔任PayPal營運長,後創辦Yammer。] 為什麼我會翻開這本書? 在安迪‧貝托斯海姆(Andy Bechtolsheim)於1998年隨興地投資Google後,標誌著天使投資型態的出現。當時他給谷歌的資金,「沒有任何交換條件」⋯(即沒有指明多少股份、也沒訂定績效目標或任何監管) ★註: 貝托斯海姆於1982年創辦昇陽電腦,2004年再創辦Arista網路公司。 而天使投資人最早可追溯至蘋果電腦的誕生,當年曾為快捷半導體與英特爾的業務 – 麥可‧馬庫拉(Mike Markkula)拿出25萬美元換取蘋果約30%的股份。 在風險投資(或稱創投)圈子裡,打出全壘打還不夠看,他們要的是滿貫砲;那麼就來看看天使投資人如何在當今的世界裡擊中百倍或甚至千倍的回報⋯ 本書的主旨 唯一的目的: 教讀者如何在二十一世紀創造大量財富。 而且作者卡拉卡尼斯認為,以他的做法,在5至10年就達到此目標,是挺合理的時間。 如何聰明地冒險?(資金管理) 作者卡拉卡尼斯認為將資金配置在債券、現金、股票以及不動產,那些錢其實都是「死錢」。既不冒險,更無法改變世界。 然而這並不代表我們應該不顧一切冒進,他反覆地研究其他人天使投資人如何累積財富,重點放在超越他們這類人所具備的「不公平優勢」。而這兒所謂的不公平優勢正是 – 聰明地分配資金 ,又或者剛好你就是比任何其他人更加聰明。 他指出當一個人的身家來到500萬美元,可以將10~20%投入天使投資。其中前十筆投資是1,000美元,透過天使聯合團(angel syndicate)來揮棒打擊。之後,做二十筆2.5萬美元的下注,並對優勝者四倍加碼,追加10萬美元的投資。依照此模式,沒有一檔投資在此天使投資組合中比重超過12.5%,而此類型投資組合又僅是身家的10~20%,意味著沒有一檔投資會超過此人淨資產的...

《肉食密碼》;破除植物飲食的悖論

作者是保羅‧薩拉迪諾(Paul Saladino)醫師。他從小就受到嚴重的濕疹所苦,儘管父母雙方都是醫療專業人員,但卻不特別強調飲食健康,他們家吃的是普通的美式飲食⋯ 如今他也沒有在行醫,而是行銷以肉食為主食的飲食法。 為什麼我會翻開這本書? 兩年前耳聞台中的一位牧師,透過「全肉飲食」成功治癒他女兒極為嚴重的憂鬱症,包括為期數天只喝大骨湯進行斷食來修復腸道,進而改善大腦健康。在當年的療程之前,他女兒甚至一度有輕生的舉動,所幸沒有讓她成功.....。自那時起,我就把全肉飲食這種食療法放在心上。 而前陣子拜讀了史考特‧傑瑞克(Scott Jurek)的《跑得過一切》( EAT AND RUN: My Unlikely Journey to Ultramarathon Greatness ),發現他是一位「全素食」的超級馬拉松運動員。既然全素食能讓史考特跑得更有效率,那麼如果是光譜另一邊的極端 – 全肉飲食,會是怎麼樣的情況呢? 本書的主旨 作者保羅想要理解人 類該吃什麼才能避免「發炎」 。 在一次演講中,保羅問了滿座的內科醫生和醫學院學生:發炎的定義是什麼?在座竟然沒有一個人能夠給出一個理想的答案。他指出,在醫學院時他們(包括他自己)被教導「發炎」一詞,但卻從未去挑戰它的意義或是做更深入的思考。 發炎是大部分慢性疾病的根源。 發炎,是免疫系統被激發,分泌一種稱為細胞激素(cytokine)的訊號物質,行經全身各處並通過大腦的血腦障壁,向其它細胞傳遞有哪裡出錯的訊息。 作者直接指出,食物造成的發炎主要發生在「腸道」,而多數自體免疫疾病都從「腸道損傷開始」。 植物的悖論 ( 我們真的需要多吃纖維嗎? ) 我們身為動物面臨生存危機時,可以逃跑;然而在植物的世界裡,卻只能坐以待斃?實情是,植物能靠自己的化學防禦機制,來對抗自然界中的菌類、昆蟲及動物的攻擊。其中相當有名的一種就是青花菜苗裡富含的蘿蔔硫素(sulforaphane),作者說其實它不存在於健康、活生生的青花菜株上,它是個植物防禦素,僅在植物細胞壁被摧毀時才會出現。 他談到蘿蔔硫素對人體其實是種促氧化劑(這觀點令人震驚吧),而非抗氧化劑,它會刺激細胞的串級(cascade)或級聯反應,來啟動NRF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這個轉錄因子,此NRF2路徑能...